星期四, 12月 27, 2007

「如影隨形」觀後感



台北 國家戲劇院 2007/12/24 1930


從一個男人站在台上開始


大橋徘徊在祥哥家裡客廳,到處找不到老婆


「如影隨形」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通俗又切身,一個男人娶了一個自我戀愛的女人生了一個意外夭折的女兒,有個死黨朋友,也娶了一個貴氣時髦的女人,生了一個時下流行的女兒,賺了很多錢,住著接鄰的別墅,你來我往,好不快樂。但同時也和大家一樣,人生不知不覺地就走進了莫名其妙的死巷,各種通俗的人生問題依序發生。其實說實在話,這樣的人生與我們太貼近了,貼近到實在很無趣,因為每個人每天都在努力讓自己不要走進莫名其妙的人生死巷,誰有興趣去管哪個進口商還是哪個銀行主管的人生有哪些問題?那麼,這個戲說起來其實是挺無聊的。


我想,上面的說法只是表面條件,而且是這齣戲的充分必要條件,這齣戲就是要講一個主題與我們都切身到近乎無聊的故事,然後,讓這個通俗切身的故事,在劇場中穿透到另一個時空當中再回返我們。


這就是儀式。


如果說賴聲川是大師,那就是因為他具有召喚儀式的能耐;如果說表坊的戲出名,那應該是在它能夠達到有效的劇場儀式性而受到尊敬,而不是其他一些商業包裝的行銷策略。


「如影隨形」的故事是一個中陰超渡的儀式,從大橋進入死亡開始(也就是他們一家都進入死亡中陰之後開始),到經過boss的渡亡,大橋一家人都從中陰過渡到象徵轉世的遠方光明告終。而講出這個故事,同時也就是對觀眾進行了一次中陰超渡。


如果用希臘悲劇來對比,「如影隨形」不是通過講述一個英雄的命運來淨化觀眾,而是展演一場中陰渡亡來超渡觀眾,這就體現了一個儀式性劇場,而所有劇場中的人,都參與了這個超渡儀式。如果我可以暫時這樣定論的話:「如影隨形」其實是一場法會。


這也是我其實對表坊總感到有點沉重卻步之處,進入表坊的劇場,決不會是輕鬆愉快,總像是一次生命的抉擇,也就是到底要不要進入這個道場,接受這場超渡法會的躊躇。


賴聲川厲害之處就在於可以用最通俗貼切的故事,將劇場儀式化(或說中陰化)。「講故事」一向是智慧的工作,人類的智慧總在每一個「從前」或者「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這些開頭當中傾洩而出,我們在每一次體驗聽一個智慧的故事之後,都像是經過一場儀式,這個儀式將故事與我們的生命做了一些交換,我們有一部分故事化了,故事也有一部分我們化了,而生命智慧,也就在這個交換當中,肉身化了。


一個中陰渡亡的過程該怎麼用引人入勝的劇場形式表現呢?我想,這真是「大師的技藝」,「如影隨形」可以用這個通俗切身的、我們所有人的故事,將這個中陰渡亡完成,我想,這才是表坊與賴聲川藝術最精湛的部分,而不是那些國際大師的禮讚或者商業行銷的手段所吸引來的目光。


無論如何,我對表坊的戲雖然總是有點躊躇卻步(當然還包括其他一些瑣碎原因),不過表坊或賴聲川對每個人應該都有不同的感染面向與程度,這裡只是說說其中之一罷了。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2007金馬影展-17


大日本人 2007/12/06 1030 信義14廳

自嘲的力量

大日本人不畏懼自我嘲弄。在台灣可能就不會有類似大台灣人這種片,我們似乎還沒走到勇於嘲弄自我的地步。


大日本人有許多的影射和諷刺,諸如日本民族主義維新自強的傳統、和周邊國家尤其是北韓和中共的緊張關係、崇美情結以及反美情結、日本國內的怪獸危機意識、環境品質惡化、消費文化、收視率價值觀、懦弱的自我等等。

電影以訪談紀錄片的形式,針對一個虛構的真實人物,也就是大日本人的最後一代,進行日常生活的調查。從大日本人自己的個人生活角度談大日本人,也從收視戶的街頭訪問來談電視上的大日本人,所有人都把這個虛構的大日本人當作一個具體的現實人物來談,就好像在談大家那個虛無縹緲卻又無所不在的國家——日本。

通過自嘲的手段、徹底消滅大日本人(斷後與失望)的手段,其實潛在的那個日本大人也就誕生了。這就是在這裡說的「自嘲」的力量--同時以消滅「大日本人」來重新標舉「日本大人」。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2007金馬影展-16


天然子結構 2007/12/03 1310 日新威秀


山村從來不下雨,頂多只有冬天看見積雪,但是唯一一次的東京之旅,卻下雨。

都市裡的下雨天總是感覺特別難受,萬不得已要出門時後也只想從一個地下停車場移動到另一個地下停車場就好,千萬別有需要撐傘的機會。

山村沒有雨,或說沒有安排雨景,應當就是因為電影要拍的就是山村裡的一陣微風,而不需要下雨來攪局。

天氣的對比似乎也就成為一個通過影像給出的感性,替這個溫煦的鄉村微風提供一個乾爽舒適的空間。

電影介紹上說這是導演的「純愛」力作,不過清純的青春愛情物語可以計算得不狗血同時不俗氣好像不容易,但這部談青春愛情物語的片卻是不狗血同時也不俗氣。

星期日, 12月 02, 2007

2007金馬影展-15


搖滾英格蘭 2007/12/02 2140 日新威秀

原本以為是一部談英國搖滾樂的片子。

結果是一部談英國社會的片子。

破敗社區、光頭族、福克蘭戰爭、民族陣線等等。電影不是從既有的光頭龐克印象出發,而是從「光頭族」也是人的角度出發,所以,其實電影中用的音樂不是Punk,而是Sad-Core Folk,影片中的光頭青少年的宣洩管道不是殺人放火,而是去廢棄建築裡打獵玩,平常就泡泡咖啡館。

最血腥暴力的橋段應該就是民族主義者康寶的情節安排了,除此之外,表面上的血腥暴力不是重點,而是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暴力,以及片中英國社會的政治暴力才是要命的暴力。


可是都沒看到摩托車覺得很機車...



2007金馬影展-14


舞妓Haaaan!!! 2007/12/01 2230 日新威秀

從日劇<虎與龍>認識阿部真夫到這部片,當然,另外還有宮藤官九郎。

阿部真夫的演員能量實在出奇地高(或許在日本藝能界其實也並不出奇罷),不過這很令人佩服,這麼高的能量......不知道幕後他是怎樣的人,會是剛好極端安靜的那種人嗎?我想,跟他一起演戲一定壓力很大。

風格喜劇搭配京都藝妓文化,好向近來的日本片很多走這種風格,當然,在這樣的電影中,我還是關注在演員和編劇兩方面,畢竟演技(炫技)和編劇在這類型片中扮演吃重的角色。

總地來說是非常好看的片,絕無冷場,官久郎談論京都藝妓文化和他談論日本傳統落語的方式很相像,都有一個老派組織在,然後有迷眾,然後有因為迷眾而牽扯進去的閒雜人際關係,而這個閒雜人際關係卻都因著「人都有不可知的潛力」的原則而與傳統文化產生衝撞與和解,大致看來似乎有著這樣的編劇結構在,可以說是一種類三段論證的結構。在這樣簡單結構的編劇中,劇情中事件的發生以及演員的演技,就成為非常重要的血肉,像<虎與龍>劇中,龍二演技的虛弱要不是有其他老辣的演技派撐著,戲可能就要傾斜了;而這次的舞妓Haaaan!!!中,比較危險的可能是柴崎幸演的駒富士,但其實還是很厲害地cover過去了,而另一個比較危險的,其實是鬼塚,看電影時後,經常會替阿部的能量捏一把冷汗,真怕一不小心他就over了,就像那種拼命控制,深怕音源over然後「破聲」的音控師。

總地來說,看宮藤官九郎編劇的電影就像是在家收看球類比賽的實況轉播,明明是現場(劇場)性的演出活動,卻在家舒舒服服邊喝著飲料邊翹腿收視,就是這種觀賞經驗--在家收視現場直播!


2007金馬影展-13


永遠的馬龍白蘭度 2007/12/01 1030 in89豪華



紀錄片說馬龍看到剪接完成的電影後,就不理貝托魯奇了,並且不想再理這部片。貝托魯奇後來在加州和白蘭度會面時後說:妳不覺得我把你的內在剖析得很成功嗎?白蘭度說:你確定電影裡面那個是我嗎,呵~


Discovery做了一個介紹十大名機車的節目Greatest Ever Motorcycles,其中第五名是英國Triumph,白蘭度在這部片中就騎著一輛據說是他自己的650cc Triumph Thunderbird。


紀錄片中說這部片中的造型刻意混雜各種文化元素,一會兒是北美印第安人,一會兒是愛爾蘭人。

白蘭度可能一生都在尋找,關於他自己心中的秘密。就像Gorge Englund說的:馬龍是個沒辦法確切說出「我就是個怎樣怎樣的人」的人。

無論如何,這些就是我們看到的馬龍白蘭度。


1924-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