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Way Out Statesboro Blues Jessica
因為圖片其實和上面的歌無關,所以下面要偷渡有關的歌:
Do What You Like Sea of Joy
One Way Out Statesboro Blues Jessica
因為圖片其實和上面的歌無關,所以下面要偷渡有關的歌:
Do What You Like Sea of Joy
崔健說:音樂,不能有政治目的,但也不能迴避政治責任。..這說的是<最後一槍>..
~~~~~~~~~~~~~~~~~~~~~~~~~~~~~~~~~~~~~~~~~~~~~~~~~~~~~~~~~~~~~~~~~~~~~~~~~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蠻棒的動畫)
一塊紅布 最後一槍 出走
在柏林.. 假行僧(蠻爛的動畫)
一無所有
花房姑娘 今日
就從肖全的書談起吧。
肖全出了一本圖文書,就叫做《我們這一代》,封面是一張反白的人像顯影。
他在書裡談到了陳冲,也談到了姜文。
之所以提到陳冲,是因為<太陽照常升起>裡面的林大夫實在銷魂蝕骨、入木三分,肖全說:「如果有人問我,妳最喜歡中國哪一位女演員,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陳冲。」之於陳冲,雖然因為個人對「最什麼什麼」這種修辭感到猶豫,所以不敢說「最怎樣怎樣」,但如果說有張令人忘不了的明眸笑靨,那陳冲是當仁不讓。
肖全談姜文是從去他公司拜訪開始談起。忙碌的姜文、沒有笑容地握一把手、看了肖全的相片、姜文招了哥兒們約肖全練練底片……。肖全描述性地說了一遍他與姜文的電影公司之遇,最後,他下了一點比較個人的評價說法,他說:「姜文的確是電影這行業裡的天才。儘管影片裡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可是它的才氣、他強烈的衝勁,卻無可阻擋地在影片中擴張。作為演員,姜文在國際影展上風頭大出,可他沒能拿上一個耀眼的大獎。作為導演,他卻讓一個首次上銀幕的『小姜文』(夏雨)戴上了「威尼斯影帝」的桂冠。在我看來,姜文是中國20世紀末21世紀初最有希望的電影導演。」肖全這裡講的,是姜文的首部導演片<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的電影,總有個相類似的核心,就是「肉體」,或說「動物性」。米蘭.坤德拉說:「現代抽水馬桶從地上升起,像一朵朵潔白的水百合。」現代衛生下水道是為了讓人忘卻自己還有一具吃喝拉的肉做的有機身體。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老莫」、青春的肉體與屁股、公共澡堂裡勃起還可以掛毛巾的小雞雞、保險套、因為保險套被自己扎破了所以又生了的弟弟、米蘭的兩隻奶、米蘭的腳踝、逼古倫木吃的貓屎、渾身汗之少年的汗水特寫;<鬼子來了>裡的做愛哼嘰、招禍的油燈只為看清點兒女人的胸脯、魚兒爽著用力扭曲的腳趾、魚兒的兩隻奶、綑綁的人犯像包成個粽子、來往過路發給兒童的日軍的糖、殺雞、吃雞、包餃子、屠村前的六車糧食與聯歡晚宴、刺刀插進老孺的身體裡、臉上的血、砍落的頭與滿眼的血;<太陽依舊升起>裡的屁股、濕漉漉的林大夫、和麵少女的第一阿拉伯姿大腿、廚房裡的紅蘿蔔、灶上的水蒸氣、梁老師的「丟妳老毛海」、硬給搞大了的鞋、打獵的野兔與雞、老唐的槍、偷情打滾的軀體……到最後,一個在火車蹲式馬桶裡隨糞便產下的嬰兒,躺在華團錦簇的鐵軌道上。這裡,我們可不可以說:「拉伯雷的龐大固埃,終於在維吾爾人慶賀結婚的歡騰筵席上,呱呱墜地了!」?
「吃喝拉與性」,構成了姜文電影的基本核心。巴赫金所說的「荒誕現實主義」正是通過吃、喝、拉、性等肉體性活動,來構成拉伯雷的中世紀詼諧與狂歡節式的笑的力量。
姜文的電影雖然經常自戀於優美的鏡頭,卻實在是怪誕的。一股荒誕現實主義的笑聲總縈繞在耳邊。寒冬夜裡只看到把手槍的「我」、精神錯亂又癱瘓老說要一手一個捏成麻花刨坑埋了的魚兒夫家的爹、每天整隊跑一趟海邊的日本軍樂小隊、老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五舅姥爺、嘴老不嚴實的二脖子和她媽、像是在演日本古裝劇的日軍小隊長、像是個偶戲人的瘸腿高少校……大人都不知道死那兒去了的北京城、氣急敗壞的胡老師與莫名其妙的學生、有著奇怪女服務員的「老莫」、一腳又一腳被踹進水裡的馬小軍……一個讓人頭疼的瘋媽、露天電影像是大家說好了的一窩蜂抓流氓的街坊、雙手插著口袋上吊的梁老師、盡頭、阿遼沙、騎進無人工廠的白駱駝、煙雲繚繞的山坡……
姜文展現了掌握肉體的能耐,將現實兜拐進了荒誕戲劇當中,現實是荒誕的,只有「吃喝拉撒幹」是觸及真實的。
在濕漉漉的女人身上,姜文努力嗅聞著人生最簡單的吃喝拉,以及那無可迴避的,為值得活的一重激烈抵抗。
人人都有衣櫃。
之前聽台灣婦運界名人王雅各說他是85%異性戀,可見他有15%的私人衣櫃,不過他的衣櫃不是這裡討論的重點。
有些人天生就自覺有許多偶像,有些人天生卻無法自覺有什麼偶像,精神分析學家對這兩種症狀都可以做出精確完美的詮釋,不過精神分析學家會怎麼說也不是這裡要討論的重點。
因為熱愛二輪電影便宜票價的關係,前陣子才看了以秦俑為主題的木乃伊電影,那是近來最後一次看見偶像,沒辦法,還是非常帥!
更別說在<太陽照常升起>裡面的帥樣了~~
2001年出的<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這裡就不贅言,因為以前言過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CQSkXyWeAxBErBvjVEWIZNIT7A--/article?mid=88&prev=95&next=82&l=f&fid=6
這裡主要要放些符合當代速度的媒體(文字畢竟還是屬於比較老慢的媒體)..
香港出版的兩張專輯1995的《支離疏》和1996的《地痞搖滾》 很機歪 因為台灣買不到..(可能只有我買不到 ~冏~ )
有人說他的偶像目前姜文是其中之一.. 這個也要歐樂一下 勿忘美麗梭羅河~~ (太肉麻~~ )
<Bad Taste…But I Smell Good>裡的歌youtube找不到,不然我要放<男人四十無得撈>和<大佬> ~~ 大家千萬要去買來聽!或是找我燒給你也可以,我非常樂意燒CD ,尤其是經過不要臉大剌剌指出的「偶像」的專輯~~
賈樟柯說他想找一天自己帶著他自己電影的盜版片去街上賣,然後讓警察抓,看看會怎麼樣~~ 呵 真來勁兒 當著作權法變成惡法的時候,就是要這樣搞它~~
Jimi受到很多人崇拜,很多人也以宣稱自己最愛的吉他手是Jimi而自我感覺良好~ 這其實都無傷大雅,畢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種很私密的、應該都是與眾不同的那種與Jimi的連帶感……
我不會彈吉他,所以沒有宣稱最愛吉他手是Jimi的迫切需要,不過……真的要說,Blues實在是蠻F**king Good的專輯之一!
厲害的是專輯中沒有任何一首是喇叭的!
先貼個一首相當芝麻的來開胃
原本做了一段影片要貼Once I Had A Woman這首歌,因為鬼著作權法,使得音訊無法播放……那只好請大家自行另外放Once I Had A Woman來搭配這個無聲的畫面了~~千萬要聽<Blues>這張專輯的版本 真好笑 (~冏~)
村上春樹寫Bruce Springsteen,與瑞蒙.卡佛一道,將Springsteen推上了反抗年代之後漸趨衰頹的「搖滾樂」的「救贖」王座,引用70’s尼克森的話說就是:「沉默的多數」的代表。
姑且不論村上自承的「基於上述理由(指村上和Springsteen,一位在東京,一位在阿斯帕里帕克,同樣艱苦奮鬥的卅年以上的時間),或許聽來有點像在往自己臉上貼金,但我對布魯斯.史賓斯汀這位和自己同年齡的搖滾歌手,總是抱有一股濃得化不開的連帶感。」這份私人情感,對身為作家的村上而言,Springsteen的價值在於錨定出存在在眾多市井小故事當中所共存的那種「bleakness=荒無心境」,村上說:「透過這種非封閉性的敘事系統,它們率直且謙虛地暴露出了潛藏在我們心中的bleakness,並為我們帶來心靈洗滌。這就是他們倆這種說故事手法(開放性敘事)的強而有力的功能。」而在遭遇了必然的反對性批評與市場化消費危機到了80’s以後,村上說:「為此,卡佛與史賓斯汀在八O年代中期都開始嘗試作創作方向上的轉換。他們想做的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再將勞工階層的問題當勞工階層固有的問題,而是當成一個更廣泛、更普遍的問題看待。也就是在全世界的視野中捕捉當代的、階層的情境中的bleakness,將他們所敘述的的故事昇華成超越時代和階層的『救贖故事』。這同時也讓他們倆得以在人性、藝術性、和道德層面上將自己推往更高的境界。」
無論村上是如何推崇Springsteen,畢竟搖滾樂這種東西就是要用耳朵聽,對我來說,我跟村上一樣無幸親臨Springsteen據說動輒四小時以上的現場演唱,從專輯裡面聽Springsteen的歌……老實說我覺得他的唱腔完全沒話說,但音樂聽起來卻有點單調。我想,單調的音樂並不代表現場演唱沒有魅力,我相信Springsteen就是因為他個人強烈迸發的肉搏演唱會力量,構成一大部分他個人的群眾魅力。
老實講Springsteen是個奇葩,村上說他菸酒不沾,遑論吸毒,這樣一個健康的搖滾運動員,確實讓人一看就覺得可愛可親,對我來說,又是帥!我倒覺得,不是鐵桿樂迷,不要單聽Springsteen,聽他與別人同台,唱別人的歌,會更加乍現出令自己都匪夷所思的莫名感動力量!
話說Springsteen受到Dylan很大的影響(當然Dylan又受到Gutherie很大的影響),那就來看看Dylan在台下為Springsteen鼓掌的感人時刻。
我想…與自己曾經的偶像同台…應該會有種很難以言喻的五味雜陳心情罷
要命的Cohen這回不是主角,站在旁邊的他,輕鬆自在當個路人甲
Cohen快要來台灣了,下回來向他致敬!
阿...要命的Sting ......
Springsteen站別人的場、唱別人的歌真是比唱他自己的歌要爆炸多了!
"With the coming of Dean Moriarty began the part of my life you could call my life on the road." On The Road ---Kerouac, Jack
From Dean to the Riders……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From the Exterior to the Interior......
Ode to Jim……
Ode to Jim……Ode to Kerouac……
Hit the Road, Jack !
She came from Providence,
the one in Rhode Island
Where the old world shadows hang
heavy in the air
She packed her hopes and dreams
like a refugee
Just as her father came across the sea
She heard about a place people were smilin'
They spoke about the red man's way,
and how they loved the land
And they came from everywhere
to the Great Divide
Seeking a place to stand
or a place to hide
Down in the crowded bars,
out for a good time,
Can't wait to tell you all,
what it's like up there
And they called it paradise
I don't know why
Somebody laid the mountains low
while the town got high
Then the chilly winds blew down
Across the desert
through the canyons of the coast, to
the Malibu
Where the pretty people play,
hungry for power
to light their neon way
and give them things to do
Some rich men came and raped the land,
Nobody caught 'em
Put up a bunch of ugly boxes, and Jesus,
people bought 'em
And they called it paradise
The place to be
They watched the hazy sun, sinking in the sea
You can leave it all behind
and sail to Lahaina
just like the missionaries did, so many years ago
They even brought a neon sign: "Jesus is coming"
Brought the white man's burden down
Brought the white man's reign
Who will provide the grand design?
What is yours and what is mine?
'Cause there is no more new frontier
We have got to make it here
We satisfy our endless needs and
justify our bloody deeds,
in the name of destiny and the name
of God
And you can see them there,
On Sunday morning
They stand up and sing about
what it's like up there
They call it paradise
I don't know why
You call someplace paradise,
kiss it goodbye
有必要這麼G歪嗎~~ 大家站成一排耶 大腕特攻隊! 喔噎~~
既然大腕們唱這個,那要來回顧一下 ~~ ↓
Come on
Oh baby dont you wanna go
Come on
Oh baby dont you wanna go
Back to that same old place
Sweet home chicago
Come on
Baby dont you wanna go
Hidehey
Baby dont you wanna go
Back to that same old place
Oh sweet home chicago
Well, one and one is two
Six and two is eight
Come on baby dont ya make me late
Hidehey
Baby dont you wanna go
Back to that same old place
Sweet home chicago
Come on
Baby dont you wanna go
Back to that same old place
Sweet home chicago
Six and three is nine
Nine and nine is eighteen
Look there brother baby and see what Ive seen
Hidehey
Baby dont you wanna go
Back to that same old place
Sweet home chicago
Oh come on
Baby dont you wanna go
Come on
Baby dont you wanna go
Back to that same old place
Sweet home chicago
~~
小山人,跑跑卡丁人提到的樂團,就叫CCR ↑↓ PS:我有ED Sullivan's Show的DVD,裡面有CCR白癡的演出
上面一個是CCR的<Before you accuse me>,下面一個是Eric Clapton的,果然CCR是個美國大老粗團~~ Eric也深受老五推崇!
Before you accuse me,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Before you accuse me,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You say Ive been spending my money on other women
Youve been taking money from someone else
I called your mama bout three or four nights ago
I called your mama bout three or four nights ago
Well your mother said son
Dont call my daughter no more
First verse
Come back home baby, try my love one more time
Come back home baby, try my love one more time
If I dont go on and quit you
Im gonna lose my mind
格老子地...要死瞜~~
What Good Can Drinking Do
What good can drinkin' do, what good can drinkin' do?
Lord, I drink all night but the next day I still feel blue
There's a glass on the table, they say it's gonna ease all my pain,
And there's a glass on the table, they say it's gonna ease all my pain
But I drink it down, an' the next day I feel the same
Gimme whiskey, gimme bourbon, give me gin
Oh, gimme whiskey, give me bourbon, gimme gin
'Cause it don't matter what I'm drinkin',
Lord, as long as it drown this sorrow I'm in
I start drinking Friday, I start drinking Friday night
Lord, I start drinking Friday, start drinking Friday night
But then I wake up on Sunday, child, there ain't nothin' that's right
My man he left me, child, he left me here Yeah, my good man left me, went away and left me here Lord,
I'm feelin' lowdown, just give me another glass of beer What good can drinkin' do, what good can drinkin' do?
Well, I drink all night but the next day I still feel blue!
Silver threads and golden needles
Silver threads and golden needles cannot mend this heart of mine And
I'll never drown my sorrow in the warm glow of your wine.
You can't buy my love with money, for I never was that kind,
Silver threads and golden needles cannot mend this heart of mine.
Go ahead! I don't want your golden mansions with a tear in every room,
All I want's the love you promised, beneath the halo moon.
But you think I should be happy with your money and your name And hide myself in sorrow while you play your cheatin' game.
Silver threads and golden needles cannot mend this heart of mine
And I'll never drown my sorrow in the warm glow of your wine.
You can't buy my love with money, for I never was that kind,
Silver threads and golden needles cannot mend this heart of mine.
: don't fuck me up, alright ?
學老鬼的招式,送給老鬼聽,如果老鬼有來逛的話~~
放兩個版本,都很乩八..
跟自己一個人以自己為目標挑戰各式馬拉松、最多跑到掛的情境相比
確實是並沒有如同參賽者自己所表達出來的那麼值得感動
如果要標榜挑戰自己
有得是免費的方法
譬如剛看過的那個<阿拉斯加之死>的主角
或許就是一個雖不完美但依然非常可資參考的例子~~
後記:我非常疏離地在影片最後頻頻想到:那個去磁北極接小隊回返基地的小飛機,這樣飛一趟要付多少錢呀?恐怕很貴吧!
文/雷煦光
「月夢」 詞、曲:唐朝 演唱:唐朝
月夢寂沉沉 銀霜茫茫
玉魂飄散落 幾多淒涼
獨步漫長宵 風過花零
遙望月空鳴 你在何方
珠碎點點清 玉水河塘
鱗鱗月破去 心泉搖晃
今宵對昨夜 明空浩蕩
殘思追穹方 月已西往
怎能忘記 你在身旁
幾度歡樂 幾度憂傷
怎能忘昔夜 月影離合
幾多歡唱 幾多迷茫
風吹過 雲影似夢
怎能忘記 你在身旁
幾度歡樂 幾度憂傷
怎能忘昔夜 月影離合
幾多歡唱 幾多迷茫
回目月高懸
簫訴流芳
怎能忘記 你在身旁
幾度歡樂 幾度憂傷
怎能忘昔夜 月影離合
幾多歡唱 幾多迷茫
風吹過 雲影似夢
我要撫摸你
我要撫摸你 <唐朝>,1992
──────────────────────────────────
死亡趨力
亞歷克斯從拒絕父母送禮的一刻起,就充分展現了他個人強大的死亡趨力以及意志。剪掉的身分證、清空的存款、拋棄的車子、塞進垃圾箱的車牌、燒掉的美金、留在最後一位順風車司機朋友車上的東西、最後一道清洗包裹但嚥氣拋棄的肉體……。
亞歷克斯站在美國社會的母體上賤斥這個母體,深深鄙視這個社會、父母、偽善、制度、法律、職業、身分……。他引用他讀到的梭羅的話:「我寧可不要……(其實就是一切),但給我真相。」當然,我們都很清楚他要到的真相是什麼。
亞歷克斯的這股強大的死亡趨力,是他通往真相的方法,同時也是他創造真相的方法。在他死前最後發現的,是從他心裡迸發到筆記本上、並且打了兩個驚嘆號的:SCARED!!
“Lonely”和 “Scared”亞歷克斯最後發現的生命真諦,記載在他的筆記本裡。一望無際的阿拉斯加荒野,當所有動物都消失了,大河湯湯、鏡頭中的神奇巴士與週遭植物迅然好似勾結寒地日光呈顯出一種驚悚而令人膽寒的潮溼冰冷色調……我想,身為一位觀眾,也可以感受到那種「處境」是多麼地孤絕。孤絕徹底衝破了嚮往某種真相的意志,徹底翻轉了亞歷克斯信心滿滿的巨大感動,徹底瓦解了亞歷克斯通過書本和詩意與文明社會所建立的鏡像關係,孤寂擊碎了鏡子……成為恐懼、成為害怕,純然的恐懼與害怕!那是什麼呢?我想就是他最終所追尋到的真相:死亡。
「死亡」可能真的就如同絕對零度般地極寒,雖然理論上或許沒有任何一個尚未到達終點的人可以體驗,死亡是生命力量最後的迸發,我們或許可以稱那個為「昇華」,追求死亡之本能進入真相的極寒深處,亞歷克斯到達了終點,一切……都成為如浮雲般,飄過最後視線範圍內的輕盈弛放。
遊蕩在體制的邊緣或體制與體制的夾縫
亞歷克斯是擅長逃逸的人類,沿著基里蚵畫作中那狹長的陰影,貼在所有轉角的陰暗牆面暗自移動在整座巨大的文明堡壘殼體之中。
當然,我們不適合去細究為何沒有身分證的亞歷克斯可以在漢堡王打工,在維持一個與社會疏離到最低限交集關係的經濟生活中,沒有被社會警示系統所發現或捕獲,但這恰恰顯示出亞歷克斯是一個多麼了解美國社會的游離份子!他其實是多麼地社會化呀!一個可以游離在社會化建築的所有細縫中的能手!
整個美國社會變成就像是亞歷克斯所欲賤斥的那個陰性母體,他嚐試追尋在所有秩序的邊界道路上,體驗一切所能想像得到的犯禁與重建,為了獲得一個他似乎從來沒有獲得的主體,他意志堅定且滿足地與這個母體尋隙裂解著,他要尋找的就好像是一種最快意且細致的分離路線,為了要擺脫繫著他的身體與母體的那條最根本的臍帶,他毅然決然地從臍帶開始鑽進了他想要逃逸出的那座母體深淵,試圖在最深處找到最終極的出口,他想由內部整個地消解掉與他懸命一氣的賤斥母體,他成功地躲過所有的監視目光(那些為了保護他所存在的監視目光),沒有任何一個注視或欲攫獲他的目光能得逞!(亞歷克斯感到滿意、快活)沒有任何一道保護他的禁忌能夠覺察到他!(亞歷克斯感到更滿意、更快活),他太了解這座賤斥母體是何構造、是何運作,他太清楚了,清楚到甚至迷人!(迷人的「亞歷克斯.超級浪人」)我們優秀的亞歷克斯……像是個提前看到末日的先知,又像是個一心鑽回母體墳墓中永恆安詳的殉道者,他游刃有餘地滑過了一切體制與體制間的狹長陰影、禁忌與禁忌間的罅隙邊緣,他成功了!(發現神奇公車的亞歷克斯!)最終,他到達了墳墓的最深處,終於飽嘗了夢寐以求的真相,化作了一頁頁遺書似的筆記紙,與一幀停留在永恆當中的微笑自拍照,一位成功逃逸的遊蕩者,成功尋隙追尋死亡而墜落大地的「永遠的少年」。
嬉遊的力量或必要
瑞尼與他愛的女人。
亞歷克斯在90年代重返一種揉雜傑克.凱魯亞克與傑克.倫敦的嬉遊生命。在那個美國大陸所孕生的嬉遊生命,緊緊箍住了亞歷克斯的頸項。
瑞尼嬉皮在亞歷克斯的生命中,像是一個永遠打轉的客棧。亞歷克斯不是嬉皮,他是嬉遊,而且是有終極目標的嬉遊者,他的目標在瑞尼嬉皮看來,可能像是掛在驢子頭前面的胡蘿蔔。對一個嬉皮客棧而言,真相或許就是一間客棧,一間流動的客棧,一種純然嬉遊大地的流動。
凱魯亞克似乎介於瑞尼嬉皮和亞歷克斯之間,從瑞尼嬉皮口中迸出的 “On the road” 以及亞歷克斯熱愛的傑克.倫敦,成了激動亞歷克斯上路的野性的呼喚,一股同樣震懾著我們的嬉遊的力量。
終於,我們還是要面對身為觀眾的終極義務,也就是有言或無言地必然會給出評價。即便悲劇經常只是要讓觀眾無意識地被淨化。
亞歷克斯可以說是一個悲劇英雄,或是一個文學性人物,他的悲劇性格就像是伊底帕斯式的,弒父娶母的,以不同於伊底帕斯的一種很美國的嬉遊的逃逸能耐,同時在自己身體裡閃避了父以及鑽入了母體深處!
我想,亞歷克斯是成功的!他不是一頭追逐吊掛眼前胡蘿蔔的驢子,他決意全靠自己的力量去探查那個生命最核心或最邊緣的真相,而他在由全靠自己嬉遊所抵達的純然孤寂擊垮他已然薄如蟬翼的自滿的時刻,他達陣了!尊嚴地死去,他可以說是結結實實地碰觸到那個非嬉遊者無法碰觸到的生命真諦:一個對死亡的絕對清楚而深刻的終極體驗!這個體驗總地來說應當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瞬間」,一整個逐漸達陣的死亡體驗過程……Into The Wild…...Into The Death……。
20080824 台北 真善美 「頤和園」
借用「年輕的老崔或小崔」這張照片其實一點道理也沒有,既無關於天安門廣場的小崔,也無關於貢寮唱海洋的老崔。
其實這裡要談的是電影「頤和園」。
「頤和園」在成英姝的文章中,通過她六四朋友之口,被描述成一個「我們那一代」的共同經驗。照道理來講,凡被歸類於「某某那一代的共同經驗」的這類事物,往往就成了一個被設下門檻兒的勞什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這裡不是要談這個屬於「某地某代人的集體經驗」,而是直接地看看這部電影。
「頤和園」的故事說來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圖門地方某雜貨店老闆女兒,考上大學上北京獨立生活唸書去了,大學生活或許就一如想像所及,是那麼地多采多姿,世界突然寬廣了起來,生命開始蓬勃了開來,渴望各種體驗的生物本能,也傾巢發揮了出來。
這個圖門女孩余紅的經歷就如同任何一個尋找獨立自我之存在的青年男女一樣,讀讀書啦、寫寫詩啦、想想抽像又自我感動的各種人生修辭啦、注意人群中特別醒目又特別性感的男人啦、挑戰各種成人之道開發自己的身體經驗啦、耽溺在各種情緒的發揮之中尋找生命之偉大感啦、湊個熱鬧啦、參加學運啦,等等。
說起來,這個余紅還真是特別地一點都不特別,她不就好像自己大學時後班上的那位某某嗎?又好像是譬如聽朋友談過的他們班上的某個某某嗎?說到頭,結果每個人在大學裡面不都是通過這些其實說起來也都差不多的行為模式,就這麼稀哩胡塗地,長成了一個道地又世故的「普通人」了嗎?
說這個是扯遠了,其實「頤和園」這電影在成英姝文章中所提到的,是她的六四朋友所說的屬於他們六四天安門廣場上那一代的那種一無所有的激情感,所以崔健的「一無所有」對他們來說,實在是深具意義的。
「頤和園」這部電影很妙,用了黑豹的歌、也就是竇唯成名的那首主打歌;用了羅大佑的歌,但就是避開了崔健的歌!我想婁燁是故意的。波赫士在<歧徑花園>裡面說過:迷面的謎底,通常就是那個從頭到尾都缺席的。崔健在北清大學濡溼黏膩8號樓性高潮的陣陣收縮中缺席、也在天安門廣場的槍林彈雨中缺席,其實從頭到尾好像也就沒出現過,那「一無所有」是不是就是婁燁的謎底呢?成英姝文章中的六四畫家朋友似乎有個意思。
這裡也不是要找什麼迷面謎底,如果說「頤和園」是個迷面,那這個迷面基本上就是由汗水、雨水、陰道裡性奮的分泌以及精蟲加精液所組合成的一種「一無所有的潮濕激情」。
整個北清大學8號樓女生宿舍就是一座「歧徑花園」,余紅是那個慌裡慌張闖進花園裡的角色,通過由水所組成潮濕密道,泅泳在因溺水而缺氧的性高潮與掙扎呼吸求生的本能之間,如果說這就是六四那一代的集體生命經驗,那我想或許可以將之理解為一種仿若「在一無所有的潮濕激情中,集體認真交互施受虐」這樣的情狀底。
婁燁自己說道:其實電影在中間就已經達到高潮了,但又不能就這樣結束,所以多了後面那一段。其實或許這個節奏很明顯,也就是說其實觀眾如你我,在電影院裡也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電影其實在一連串如新聞短片般輪轉而過的1989到1997香港回歸中國,其實也就結束了,那個高度密集的因交媾而終年潮濕的北清大學8號樓,其實在1997之後也就逐漸秋涼的秋涼,乾爽的乾爽了~
走不出周偉的余紅,大約要算是六四那一代最最自戀的描繪了,余紅在電影裡是因為只要一燃起性慾就腦中全是周偉而自囚在8號樓的老舊雙層床架上受虐,而六四那一代或許也同樣只要一燃起性奮就腦中全是天安門廣場上的某種我們外人無法體會的受虐用快感行刑架,這些其實都是很私密、很交感神經深處、很充滿潤滑用分泌物以及有夠黑暗以致於不可告人之絕爽體驗。
終於,整個「頤和園」裡面那坨六四一代男以及六四一代女,最刻意排除的、最刻意避諱的、不敢面對的、因太過煽情而避之唯恐不及的,竟是他們那無法不愛、絕命摯愛、直到天荒地老至死不渝的那個「一無所有」。
所以,因為太愛而無法再愛,就成了「頤和園」裡那整個「六四五男女」最是在他們那一無所有的潮濕激情中,集體認真交互施受虐的虐爽快感。
台北:城市舞台 14:30 20080810
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於2004年推出的劇場表演,引用印尼南蘇拉威西島布吉斯人的史詩神話遺產,背景概要可以參考台北藝術節網站:http://www.taipeifestival.org/show.aspx?PlayType=220&BillID=24。
羅伯.威爾森在演講會中強調他所注重的劇場元素主要是時間、音樂和視覺畫面,還有幕與幕之間的Knee Play。在這齣「加利哥的故事」中,首先我們看到一個乾淨明晰的彩色畫面,舞台上分為右下舞台延伸出來的祭師席,左下舞台延伸出來的伸展台表演區,主要舞台、樂隊席以及天幕。這些舞台的區塊配置,可以視為一塊畫面的構圖配置。
在與羅伯合作過的演員口中得知,羅伯對於演員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都要特別設計,並且要求準確執行,許多演員無法接受這樣的劇場合作,而也有演員很樂於接受這樣的配置。
在這齣表演中,樂隊席可以說是擔當了整個劇場的心臟位置,而祭師就好像是大腦的位置,整個劇場身體由這兩個指揮核心運作。在音樂的牽引下,讓由其他劇場元素所構成的身體,敷演祭師所講述的創世紀故事。
在演出中,風格化的表演幾乎要成為舞蹈,或者就說是由舞蹈所構成的劇場也無可厚非。民族色彩濃厚,像是一齣關於某個地方某種儀式的復現,又不僅僅只是復現,其中還多了一種羅伯.威爾森的劇場轉化。
如果說對羅伯而言《加利哥的故事》只是一個層次的藉口,或許並不誇張,就像我們也許可以認為對於民俗祭典來說,核心故事文本其實只是一個藉口一般。對羅伯來說,《加利哥的故事》確實只是一個藉口,而且是次要藉口,而其主要藉口,似乎不是《加利哥的故事》,而是印尼古典祭儀。
這像是一種對文化加以美學化挪用的批評,不過這其實一點也不新鮮。當代表演藝術實際上經常地就是進行將各種古典文化加以美學化挪用,以追求一種新的表演形式的運作。羅伯似乎也談到這個部分,他在各種場合似乎不斷提到他對於古典與創新的看法,簡單說也就是「顧後瞻前」這樣的往復來往穿梭歷程。他不是一個基本教義派的古典文化傳承者,也不是一個純粹追求前衛的基本教義信徒,更貼近一點的說,羅伯應該像是一個文化的感性轉化器,他所著重的,是一種美感追求上的自我轉化。
這齣劇的出現對於羅伯來說,除了是幾重機遇與巧合之外,也是一種文化解碼的人類學研究。從對一頁天書之解譯的追尋,到尋求布吉斯祭師所代表的那個民俗儀式系統的授權,整個製作過程就像是一趟人類學採集工作,從圖書館裡的人類學家到田野調查的人類學家。
祭儀被採集到公開站進當代表演藝術的場域,對布吉斯祭師系統來說,可能是通過媒體傳播試圖達到文化保存與延續的目的,對羅伯來說,是一種刺激他個人劇場美學轉化的嘗試,總之無論如何,我們買票去看了這場演出的人,對於這兩方面的企求,都盡了一己之力。
因此,實際上說起來,這齣「加利哥的故事」應當放在羅伯的劇場美學系統當中來看,但可惜的就是我並沒有機會看到他其他作品的演出,無法由作品間對比或甚至全作品系列性地來談,因此,也只能說說一些不著邊際的想法...
總而言之就是這場演出不能單獨來看,它牽涉到的就是如上文中所提及的那種羅伯劇場美學的轉化,而這種轉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真的就必須進入羅伯的劇場美學系統中才可能了解,否則,其實對一位初來乍見「加力哥的故事」的觀眾如我而言,只能說:很精緻、畫面很乾淨很漂亮、演員功力、樂隊很具水準、色彩運用及舞台裝置非常精巧,很厲害等等,大約就這樣了。